为什么MySQL不推荐使用雪花id和uuid做主键?大部分人都会答错!
兄弟们,今天咱们来聊个数据库圈的 “未解之谜”—— 为啥 MySQL 打死不待见雪花 ID 和 UUID 当主键?这个问题要是搁技术群里一问,十个人能答出八种花样,但真正能说到点子上的,可能连三个都没有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一场 “主键侦探之旅”,把这个问题彻底盘明白。
一、主键:数据库的 “户口本”
咱们先得搞清楚主键是干啥的。简单来说,主键就是数据库里每一行数据的 “身份证号”,得满足三个条件:唯一性、非空性、稳定性。就像你去派出所办户口,每个人的身份证号必须独一无二,还不能随便改,不然整个户籍系统就乱套了。
在 MySQL 里,主键可不只是个标识这么简单,它还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。尤其是 InnoDB 引擎,它采用的是聚簇索引(Clustered Index),数据行直接存储在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上。这就好比图书馆的书架,每本书的位置是按照主键的顺序排列的。如果主键是自增的整数,就像按照书名拼音排序,找起书来又快又方便;但要是用 UUID 这种随机字符串,就好比把书随机乱扔,每次找书都得把整个书架翻个底朝天,效率能高才怪。
二、UUID:看似完美的 “长脖子怪物”
UUID 全称是通用唯一识别码,长这样:550e8400-e29b-41d4-a716-446655440000。听起来挺唬人,其实就是个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 36 位字符串。它的优点很明显:全局唯一,就算你在地球这边生成,火星那边也绝对不会重复。所以很多人觉得,用 UUID 做主键简直完美,尤其是在分布式系统里。
但 MySQL 对 UUID 那是一万个嫌弃,为啥呢?咱们来扒扒它的 “黑历史”。
1. 存储空间的 “黑洞”
UUID 是字符串类型,存储它需要占用 36 个字节的空间。而自增 ID 如果用 BIGINT 类型,只需要 8 个字节。打个比方,自增 ID 就像一辆自行车,小巧灵活;UUID 则是一辆大卡车,占地方不说,油耗还高。如果你的表有 1000 万条数据,用 UUID 做主键,光是主键字段就要多占 280MB 的空间,这还没算索引的开销呢。
2. 索引效率的 “灾难现场”
InnoDB 的聚簇索引是按照主键顺序存储的,而 UUID 是随机生成的,这就导致数据插入时会随机写入到索引的不同位置。想象一下,你每次往书架上放书都得随机找个位置塞进去,时间长了,书架上到处都是空隙,这就是所谓的页分裂(Page Split)。页分裂会导致索引碎片化,查询时需要扫描更多的磁盘块,性能直线下降。
有人做过测试,插入 100 万条数据,自增 ID 只需要 180 秒,而 UUID 足足用了 720 秒,差距整整 4 倍!更要命的是,随着数据量的增加,UUID 的性能会呈指数级下降。当数据量达到 350 万条时,插入速度可能会比自增 ID 慢 10 倍以上。
3. 查询性能的 “慢性毒药”
UUID 作为主键,在查询时也会带来额外的开销。比如你想查询某个用户的信息,SQL 语句是 WHERE id = '550e8400-e29b-41d4-a716-446655440000'。这时候,MySQL 需要对字符串进行逐字符比较,而字符串比较比整数比较慢得多。再加上索引碎片化的问题,查询性能更是雪上加霜。
三、雪花 ID:看似有序的 “时间炸弹”
雪花 ID(Snowflake)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,它生成的 ID 是 64 位的长整型,结构如下:
- 1 位符号位(固定为 0)
- 41 位时间戳(精确到毫秒)
- 10 位工作机器 ID(数据中心 ID + 机器 ID)
- 12 位序列号(同一毫秒内的并发计数)
雪花 ID 的优点很明显:全局唯一、有序递增,而且生成效率极高,单机每秒可以生成数百万个 ID。听起来是不是比 UUID 好多了?但 MySQL 对它同样不感冒,为啥呢?
1. 长度的 “甜蜜负担”
虽然雪花 ID 是数字类型,但它占用 8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,比自增 ID 的 4 字节(INT 类型)还是多了一倍。如果你的表数据量特别大,比如每天新增几千万条记录,这多出来的存储空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2. 排序的 “陷阱”
雪花 ID 的时间戳部分虽然保证了整体有序,但在同一毫秒内,ID 是按照序列号递增的。这就导致在高并发场景下,大量数据会集中插入到索引的末尾,形成热点写(Hot Spot Writes)。就像春运时的火车站,所有人都挤在检票口,很容易造成拥堵。这种情况下,InnoDB 的间隙锁(Gap Lock)竞争会加剧,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死锁。
3. 时钟回拨的 “定时炸弹”
雪花 ID 的生成依赖服务器的时间戳,如果服务器的时钟因为 NTP 同步、硬件故障等原因出现回拨(时间倒退),就会生成重复的 ID。这就好比你穿越回过去,结果发现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同时存在,那场面简直混乱不堪。虽然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避免,比如记录上一次生成 ID 的时间戳,发现回拨时拒绝服务或等待,但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。
四、自增 ID:MySQL 的 “亲儿子”
说了这么多 UUID 和雪花 ID 的坏话,咱们来聊聊 MySQL 的 “心头好”—— 自增 ID。自增 ID 是 MySQL 内置的主键生成方式,通过 AUTO_INCREMENT 属性实现。它的优点简直不要太多:
1. 存储空间的 “经济适用男”
自增 ID 通常使用 INT 或 BIGINT 类型,分别占用 4 字节和 8 字节的空间,比 UUID 和雪花 ID 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。这就好比你买房子,自增 ID 是小户型,价格便宜还实用;UUID 和雪花 ID 是大别墅,虽然豪华但性价比太低。
2. 插入性能的 “闪电侠”
自增 ID 是顺序递增的,数据插入时会追加到索引的末尾,不会产生页分裂。就像排队上车,每个人都按顺序往后排,队伍整整齐齐,效率自然高。有人测试过,插入 100 万条数据,自增 ID 只需要 180 秒,而雪花 ID 需要 224 秒,UUID 更是需要 720 秒。这差距,就像自行车、汽车和飞机的区别。
3. 查询性能的 “王者”
自增 ID 的索引结构紧凑,查询时只需要扫描少量的磁盘块,性能自然高。比如你想查询 id=12345 的记录,MySQL 可以直接定位到对应的索引位置,就像在字典里查字,直接翻到对应的页码就行。而 UUID 和雪花 ID 由于索引碎片化,查询时需要扫描更多的磁盘块,就像在一堆乱码里找特定的字符串,效率可想而知。
五、分布式系统的 “救星”
虽然自增 ID 在单机环境下表现出色,但在分布式系统中,它的缺点也很明显:无法保证全局唯一性。比如你有两个数据库实例,每个实例都用自增 ID,就很容易出现 ID 冲突。那怎么办呢?别急,咱们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:
1. 号段模式(Segment Mode)
号段模式是美团 Leaf 框架采用的一种分布式 ID 生成策略。它的原理是从数据库批量获取 ID 号段,缓存在内存中,减少对数据库的频繁访问。比如数据库分配一个号段 1-1000 给应用 A,1001-2000 给应用 B,每个应用在本地生成 ID,用完后再向数据库申请新的号段。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全局唯一性,又避免了雪花 ID 的时钟回拨问题,性能也不错。
2. 雪花算法的改进版
Twitter 的雪花算法虽然有缺点,但经过改进后,仍然是分布式 ID 生成的主流方案之一。比如可以增加时钟回拨的容错机制,或者调整工作机器 ID 和序列号的位数,以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。美团、百度等大厂都有自己的雪花算法改进版,比如美团的 Leaf-snowflake,百度的 UidGenerator 等。
3. 有序 UUID
MySQL 8.0 引入了有序 UUID(Order UUID),通过交换时间高位与低位,使 UUID 按时间有序递增。这样既保证了全局唯一性,又减少了页分裂的问题。有序 UUID 以二进制形式存储,占用 16 字节的空间,插入性能接近自增 ID。比如插入 100 万条数据,有序 UUID 只需要 224 秒,而原生 UUID 需要 720 秒。
六、常见误区大揭秘
误区一:UUID 和雪花 ID 能避免信息泄露
很多人觉得,UUID 和雪花 ID 是随机生成的,不会暴露业务数据量。比如用户注册时,ID 是随机的,别人就猜不到注册了多少用户。但实际上,雪花 ID 的时间戳部分可以反推出数据生成的时间,而 UUID 虽然随机,但如果有人恶意爬取数据,还是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推测出一些信息。自增 ID 虽然会暴露数据量,但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避免,比如对外部接口返回的 ID 进行加密或混淆。
误区二:雪花 ID 是分布式系统的唯一选择
虽然雪花 ID 在分布式系统中表现不错,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。号段模式、有序 UUID 等方案同样可以满足需求,而且在某些场景下表现更好。比如在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下,号段模式可能更合适;在对唯一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下,有序 UUID 可能更合适。
误区三:自增 ID 无法用于分布式系统
虽然自增 ID 在单机环境下无法保证全局唯一性,但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扩展。比如在分库分表时,为每个数据库实例分配不同的自增起始值和步长。比如实例 1 的起始值是 1,步长是 2;实例 2 的起始值是 2,步长是 2。这样两个实例生成的 ID 就不会冲突。不过这种方法在扩容时需要手动调整,比较麻烦。
七、总结:MySQL 的 “主键哲学”
MySQL 不推荐使用 UUID 和雪花 ID 作为主键,核心原因在于性能和存储空间的权衡。UUID 和雪花 ID 虽然在分布式系统中具有全局唯一性和有序性的优势,但它们的随机插入和较大的存储空间会导致索引效率低下、页分裂频繁,进而影响整体性能。而自增 ID 虽然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在局限性,但在单机环境下表现出色,是 MySQL 的 “最优解”。
那么,在实际项目中该如何选择主键呢?咱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:
- 单机系统:优先选择自增 ID,性能和存储空间都有保障。
- 分布式系统: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。如果对性能要求极高,可以选择号段模式;如果对唯一性要求极高,可以选择雪花算法或有序 UUID。
- 特殊场景:如果业务需要暴露 ID 给外部,或者对安全性要求极高,可以考虑对 ID 进行加密或混淆。